老有所为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老年风采 > 老有所为 > 正文
朱江著《海内外饮食回想录》出版

朱江著《海内外饮食回想录》出版

作者简介:

朱江先生,晚号退翁,1929年2月生,江苏省扬州市人,考古工作者,扬州大学研究员。著有《扬州园林品赏录》、《扬州与海上丝绸之路》、《饮食三录》、《朱江考古文选》、《阿曼旅行记》等书。

回想录序:

世人皆云中国有四大菜系,即鲁菜、粤菜、川菜与淮扬菜,而以淮扬菜最具风味。淮扬菜,即江苏一方兼及皖南浙右的地域菜系。当然,上海的乡士菜也就包括在其中了。

至于淮扬菜的由来,不能不和大运河联结在一起,它包括了北自淮泗、南至江浙运河两岸广大区域的民间食俗和风味,但核心地带是在吴头楚尾,更具体地说,就在邗沟尾闾的淮水之阴、首端的长江之阳。江之阳,水北之谓,淮之阴,水南之谓。由此面知,淮扬者,乃是淮阴与扬州之谓也。扬州在唐代曾设江阳县在郭下,所以此处所谓扬与阳,就地望而言,原是通假的意思。

就饮食而言,形成一方风味,无不与自然环境及民间习俗有关。南方人喜食米饭,因其地适于水稻,北方人喜食面条,因其地适于旱麦。所谓喜,也不是先天生成的,而是世代沿袭下来的习俗。但是,若要形成一种饮食文化,那就要在民食、民俗的基础上升华,鲁、粤、川、淮扬菜系的出现,即是这种升华的结果。因此说,鲁不仅仅代表山东,而且代表着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菜,粤不仅仅代表广东,而且代表着包括岭南在内的南方菜,川不仅仅代表四川,而且代表着包括湘鄂在内的内地菜,那么淮扬就不仅仅代表江苏了,而是代表着江浙皖沪三省一市的沿海。

淮扬菜的发祥地,一是在两淮,即淮安府所属的山阳的淮阴两县,它和江淮漕运经济有关,清代就把掌握漕运的总督部堂设在淮安城内;一是在扬州,即扬州府所属的江都和甘泉两县,它和盐运有关,清代就把掌握盐务的巡盐御史衙门设在扬州城内。因是,运商集中在淮安,盐商集中在扬州,既形成了两大经济集团的高度集中,又形成了两大消费集团的极度聚集。反映在饮食方面,则穷奢极侈,如淮安运商的鲫鱼脑汪豆腐、扬州盐商的拆烩鲢鱼头,更有驼峰熊掌诸山珍、鱼翅参贝诸海错之烹。但大多注重原汁原味,咸淡适中,火候纯青,调理到扣,而无海鲜生猛之虑,亦无肥浓辛辣之忧。因之,皖南江左的烹饪工艺与饮食风味,都像汴水入淮、淮水入江、江水入海一般,融合面成一方特色饮食文化。何以名之?唯冠以淮扬二字才能贴切。由此可见,淮扬饮食文化除去淮扬菜系是其特色而外,无一不是和鱼米联系在一丐的,鱼和米,又无一不是和水连在一块的。诸多湖泊江河之水,又大多以运河为纽带,联络成网,而滋生了江淮流域的千里沃野和人文科学。清代兴化著名老画师李鱼单有题画诗写道:“河鱼美,穿稻穗,稻多鱼多人顺遂。但愿岁其有时自今始,鼓腹含哺共嬉戏。岂惟野人乐雍熙,朝唐万古无为治。”

此即是淮扬饮食文化之所以名于乎?愿与诸君共索而求之。

地址:扬州市文汇东路48号 邮编:225000 管理员电话:0514-87991568 信箱:Litui@yzu.edu.cn
版权所有:扬州大学离退休处(党委)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